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

吳哥~王朝~历史

參观吳哥窟之前,对於吳哥王朝的历史,还是有必要了解一点实际参观時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建築思想、风格的始末。

“吴哥”,词源于梵语,意为“都市”。它是9~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。吴哥王朝(公元802年~1431年)先后有25位国王统治着以中南半岛南 端为国土主体的大片土地,其势力范围远远超过今天柬埔寨的领土。从公元初至吴哥王朝的几百年间,其实已有操高棉语的民族及国家存在,高棉本身对此没有任何 文字纪载,在中国的文献中有提及。

File:Map-of-southeast-asia 900 CE.png

据 纪载,最早出现一个称为扶南国(Funan),统治当地达400多年,后于6世纪被一分支真腊(Chenla) 消灭,接手管治了两百多年。公元802年,高棉国王闍耶跋摩二世(Jayavarman II)一統柬埔寨地區,宣布自爪哇獨立,將首都建立於洞里薩湖北边的訶里訶羅洛耶(Hariharalaya),亦即在現今的羅洛士遺蹟群 (Roluos)地區。闍耶跋摩二世自封為「宇宙之王」,篤信婆羅門教,崇拜濕婆神,為吳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識基礎。而闍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「神王思 想」,在吳哥王朝傳續百年。因陀羅跋摩一世(Indravarman I)即位后,於訶里訶罗洛耶建造當地第一座寺庙—神牛寺(Preah Ko),880年完成,是早期小型宗庙建築,以寺前臥有神牛為名。因陀羅跋摩一世另建有國寺巴孔寺(Bakong)供奉濕婆神,是高棉第一座庙山型寺庙。

西 元9世紀末,耶輸跋摩一世 (Yasovarman I) 開始全力建設首都耶輸陀羅補羅(Yasodharapura),亦即現今的吳哥地區。他下令建造東大人工湖(East Baray),並於巴肯山上建造國寺巴肯寺(Bakheng),像徵印度神話世界中心的須彌山,四周建有溝渠,像徵須彌山周海。此外,耶輸跋摩一世也建造多印度教寺與修院。

967 年羅貞陀羅跋摩二世(Rajendravarman II)的朝臣Yajnyavahara於吳哥東北方興建女王宮(Banteay Srei),主要供奉婆羅門教濕婆神。以稀有的紅色砂岩雕刻精緻浮雕,被認為是吳哥雕刻藝術最高水準作品。百年間,大小神廟競相建築。11世紀中優陀耶迭 多跋摩二世 (Udayadityavarman II) 建造獻給濕婆神的國寺巴普昂寺(Baphuon),也是一座大型須彌山寺。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並在西側挖掘西大人工湖(West Baray),以替代逐漸乾涸的東大人工湖。

 吳哥地區最主要的寺廟建築吳哥窟(Angkor Wat),由蘇利耶跋摩二世(Suryavarman II)於1113年至1150年間建造。打破傳統設計,吳哥窟是一座獻給毗濕奴神的須彌山寺,也是當時的國寺。以五塔和三層迴廊構成,外有灌水的壕溝做為 鹹海,牆面浮雕神話故事與蘇耶跋摩二世個人的皇室生活。建築佔地廣闊,宏偉壯麗,牆面雕刻生動自然,為高棉古典藝術代表作,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築。

美丽的图案

 蘇 耶跋摩二世去逝後,吳哥王國陷入內亂,接著外敵占城入侵,搜括破壞首都耶輸陀羅補羅。當時還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驅逐占城人,1181年登基為王,在位三 十餘年間帝國達至鼎盛。他在成為廢墟的首都大興土木,重建吳哥城(Angkor Thom)。鑑於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慘痛經驗,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又厚實,城外建有護城河。城中心的巴戎寺(Bayon), 最著名的就是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來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,也是「微笑高棉」的由來,寺廟牆上浮雕不只展現闍耶跋摩七世與占城戰鬥的壯闊場面,也有描 繪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。而因為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,吳哥地區信仰開始由印度教轉變為佛教,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與佛教並存的特殊風格。除此之外, 闍耶跋摩七世還建造了大批寺廟如塔普倫寺(Ta Prohm)、達松將軍廟(Ta Som)等,也興建了不少醫院、旅舍。

中 國元代人周達觀於元成宗元貞元年(1295年)前往真臘(即吳哥),返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《真臘風土記》。周達觀逗留於吳哥時為因陀羅跋摩三世 (Indravarman III) 在位的期間,文中記錄了當時吳哥的城池及生活,如城郭、宗教、司法、官僚、農業、奴隸、動植物、沐浴、衣著、器具、商業、貿易、 柴米油鹽等等。儘管吳哥王朝國力已逐漸走下坡,但周達觀仍記錄了一段描述國王豪華的派頭:   「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,旗帜鼓乐踵其后。宫女三五百,花布花髻, 手執巨燭,自成一隊,雖白日亦照燭。又有宫女,皆執内中金銀器皿及文飾之具,制度迥别,不知其何所用。又有宫女,執摽槍摽牌為内兵,又成一隊。又有羊車、 馬車,皆以金为饰。其诸臣僚国戚,皆骑象在前。逺望红凉伞,不计其数。又其次則國主之妻及妾媵,或轎或車,或馬或象,其銷金凉傘何止百餘。其後則是國主, 立於象上,手持寳劒。象之牙亦以金套之。打銷金白凉傘,凡二十餘柄,其傘柄皆金為之。其四圍擁簇之象甚多,又有軍馬護之。若遊近處,止用金轎子,皆以宫女 擡之。大凡出入,必迎小金塔,金佛在其前,觀者皆當跪地頂禮,名為三罷。」

13世纪中开始,吴哥王朝国力渐渐衰退,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,更摧毁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。王室被迫搬离吴哥,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,几乎完全荒废。

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·达·马格达连那、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·艾米尔·布意孚神父,均有报告吴哥状况,但未引人注意。 1860年1月,法国学者亨利·穆奥在森林中发现吴哥遗迹,并出版此趟旅行记录,世人开始对吴哥产生兴趣。 1863年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,学者慕名而来挖掘丛林中的吴哥遗址。 1866年,法国殖民政府开始进行系统研究,19年後編定一份吳哥王室年表。二次世界大戰後柬埔寨王國獨立,雖然持續對吳哥進行維護,但在20世纪后半,柬埔寨出现政治和军事动乱,越战、赤柬、内乱等等,使得吴哥庙宇群也遭到破坏和窃盗。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,国际修缮团队进驻吴哥遗址群,至今仍持续修护中。


雄伟的狮子守护神

哇!!吴哥王朝真的很宏伟^_^..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